Avalon Owens (姜安蓉) / 昆蟲島 / YouTube
—
#文字/ 林仲璞 Chungpu Lin (專協年會志工)
#照片/ Calvin Hsieh (專協永久會員) & 林敬軒 (專協年會志工)
—
「有可能這隻 frog 下次就會知道,下次最好不要吃 #螢火蟲 喔…」演講者一邊播放螢火蟲在青蛙體內發光示警的短片,一邊夾帶著中英文,以淺白的方式介紹螢火蟲生態。她是 #姜安蓉,來自美國愛達荷州,多年前在臺灣成立 YouTube 頻道「#昆蟲島」。
高中一場活動競賽,姜安蓉因緣際會去到夏威夷;當年活動主題是中國與世界,她發現東方藝術文化很有趣,也覺得中文字形、音調、系統都很酷很美,因此萌發學中文的念頭。她上網查,查到偶像劇,於是試著用偶像劇學中文。不確定有沒有學好中文,倒是確定成了 #汪東城 的鐵粉。「我都是看英文字幕,中文沒學到很多,但我愛上偶像劇!也想去臺灣。」因為高中時的活動,讓她第一次接觸到中文,並讓她帶著想學中文的念頭,前往 #哈佛大學。
哈佛大學有全美最大、最久的中文語言社團,這成為她決定來哈佛唸書的原因之一。她跟著哈佛社團學中文,也去到哈佛北京書院,甚至後來,終於也飛往臺灣,和世界各地來的人一起學中文、獲得臺灣腔。從哈佛畢業後,姜安蓉取得經費,住在 #高雄,開始學幾句臺語、每天看黃色小鴨,並熱血騎自行車環島;隔年,她拿到臺灣獎學金,順利到 #臺灣大學昆蟲系 唸碩士班。
除了對中文的好奇,姜安蓉對生物、動物也非常有興趣;因為對昆蟲了解不多、大學時學得較少,希望藉由碩士班,多學一點昆蟲。她回憶,當年指導教授問她要研究蜜蜂或螢火蟲,她回問老師什麼是螢火蟲(笑)。在臺大,她第一次學習做研究,並成立 #YouTube頻道,初衷是希望藉由平台,讓更多人認識大自然。在頻道裡,她介紹美洲蟑螂、白蟻、蝴蝶…等,也分享 #語言學習 與 #文化差異,甚至經歷人生中的高光時刻-#與汪東城對談。她幽默表示,現在看當初拍的快問快答,很多答案都與當年不同了:比如研究螢火蟲,讓她不再早睡早起;不過,與汪東城對談是美夢成真,她至今仍感到問號,#為何汪東城不與她交往(觀眾大笑)。她也誠實地聊到,發現自己漸漸被流量數字綁架,觀眾要看的內容大多非與昆蟲、自然相關,甚至因為曝光而出現不友善的留言。她反思,能在小頻道中,默默做著自己最喜歡有興趣的內容,對她來說才是最好玩的。
碩士畢業後,她回到波士頓唸博士班,持續研究她熱愛的昆蟲主題。儘管她自述這幾年就像黑洞般,分享研究過程成果時卻閃爍雙眼。她拋出幾個值得討論的議題讓大家 #反思:裝上 LED燈的橋好看嗎、對動物好嗎?她放上幾張空拍照,對比幾十年前與現今的夜空:我們的世界越來越亮,對用光溝通、調情的螢火蟲而言,他們之間就不容易看見彼此。
臺灣是全世界有名的 #賞螢 國家,也是 #生態教育 做得很好的地方。姜安蓉拿出臺灣觀光局製作的手冊,有著螢火蟲一生、精美圖片與賞螢觀念等介紹,對比美國僅兩面粗淺文字,她認為臺灣是非常棒的學習典範,甚至情緒激動地提到 #2017臺北螢火蟲年會,臺灣成功地維護螢火蟲棲地,將生態保育精神傳承給下一代,是非常令人敬佩的。
姜安蓉真摯幽默的演講,有如她喜歡的螢火蟲,在台上閃閃發光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