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ented by Cynthia Lin (林欣岫) / Taiwanese Diaspora
—
#文字/ Dian-Jang Lee (波士頓波克萊臺灣商會秘書長)
#照片/ Calvin Hsieh (專協永久會員) & 林敬軒 (專協年會志工)
—
這是她的尋根之旅,也是她的療癒之旅。
第一代移民遠渡重洋,來到陌生國度建立家庭、養育子女,就像開車沒有地圖一般,或許滿足了物質上的需求,在異國成長的子女卻可能對身分認同感到迷惘。林欣岫便是這樣一個在美國成長的臺灣囡仔:他的父母來自臺灣,阿公阿嬤受過日本教育。即使她小時候排斥學中文,父母還是費盡心思給她一個臺式教育,把她送去中文學校,她的鋼琴老師是臺灣人,連她的小兒科醫生也是臺灣人。她喜歡挑戰自我、探索世界,熱愛攀岩、馬拉松,想要與眾不同,連學音樂都要選薩克斯風—「#因為不想和別人一樣」。在探索世界的同時,也是在探索自我的過程,各色各樣的國度和景致,彷彿是一面鏡子,讓她審視自己的來處,她不由得探問:「我是誰?我的文化是什麼?我該怎麼重拾我的母語,保存我族群的文化?」。
曾經氣媽媽送她去中文學校,覺得「學中文有什麼用?」的她,在25歲那年踏上父母出生的島嶼,在師大認認真真地學習中文。從麻省理工畢業,一帆風順的生活,在她迎來人生最大的挫折時,她更藉此機會去充實自己、了解自己、了解自己的文化,並且開始用#Podcast 訪談,紀錄臺灣人,尤其是美國臺灣人的故事。她訪問過#陳富 阿姨的移民故事,訪問過當年正投入選舉的 #吳弭 市長,也分享 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 波士頓台灣影展。她的Podcast訪談,正是美國臺灣人的臉譜;透過訪談,我們可以留下他們的聲音和故事,她說: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,沒有平庸的故事,每個人的故事都不平凡,如果你樂意的話,請讓我訪問你。
她因為Podcast認識許多僑團、朋友、寫作和Podcast的同好,她也大力為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募款,讓社群更加茁壯。她對錄音、剪輯要求很高,在器材花費不貲,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。也有朋友勸她「不要總是當好學生,偶爾當普通學生(Be a C-Student)吧」,她笑著說她還在學習怎麼當普通學生。
她說,她在馬里蘭老家有一棵樹,因為根不夠深,有一天倒了。對一個族群來說,不也是如此嗎?如果文化根基不夠深,也可能輕易就消失了。她希望盡力去發掘和保留這些我們的、先人的故事。故事實在太多了,但是她樂此不疲,期望自己這輩子不斷地做下去。而且這個 Podcast 沒有營利,是她給臺灣僑胞的一份 #禮物。
身為臺灣移民第二代,現在她說:「如果我生孩子,我希望他們會講中文。」







